日本在30年前曾是“二恶英大国”。作为先行者和进取者,日本从大举建设焚烧炉到发起垃圾分类运动垃圾处理之路并不平坦。
日本人多地少,国土面积狭小,客观地理环境决定他们不能如其他国家一样采用填埋垃圾的方式来处理垃圾。在日本,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垃圾焚烧的依赖程度居全球之首,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全国超过1/3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这导致大气中的二恶英含量严重超标,成为“二恶英大国”。
为了解决这个环境难题。从垃圾的源头着手,日本政府发起了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和回收运动,运动也得到了国民的信任和支持。
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很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分类具有几个突出特点:
1.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十分完备。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完备的。日本制订了三个层次的法律来保障垃圾回收的实施。
第一层次是基本法《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该法2000年12月公布实施,制定和实施有关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而综合的政策措施;第二层次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即2001年4月开始实施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和1970年制定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前者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控制使用过的物品以及副产品的产生,并采取能促进再生资源及再生零件利用的必要措施,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第三层次是根据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法律法规,如《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等。
2、垃圾分类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十分明确。日本通过法律明确了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各参与者所应承担的责任,日本《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规定,国家的责任主要在于制订关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原则。
地方政府的责任则是根据国家制订的基本原则,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可循环资源得到适当的循环和处置。同时,地方政府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在与国家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地方性政策。
企业的责任是根据国家制订的基本原则,采取必要措施,在其经营活动中,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产品和容器的制造和销售企业,有提高其产品和容器的耐久性、抑制该产品和容器变成废弃物的责任。在原材料成为可循环资源时,企业有责任自行进行适当的循环,或者承担相关费用,使可循环资源得到适当的循环,并使不可循环者得到适当的处置。日本的法律还规定,企业有责任在其经营活动中,根据基本原则的要求,通过使用循环物品等方式,为建立循环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并有责任协助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有关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政策和措施。
公众与企业一样,也有责任抑制产品变成废弃物,当产品成为可循环资源时,有责任促进产品适当地循环利用;并有责任尽可能长期使用产品,使用循环物品。同时,公众有责任协助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实施有关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政策和措施,对企业采取的分类收集措施予以配合,主动为建立循环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3、政府承担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日本政府除了保证垃圾收集、搬运、中转等环节的正常运转,及从事垃圾处理设施的维护、管理、运营等常规事务外,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强化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分类及处理。
如,国家机关等公共机构以身作则,率先推行采购再生品,逐步帮助再生品生产厂家扩大销售渠道,拓展其生存空间;允许再生品标注识别标记,鼓励民众使用标有循环再利用标注的再生品;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及益处,如每年印发垃圾分类收集的资料,并以“日历”的形式发给公众,在“日历”中标注各类垃圾收集的时间、回收方法及联系方式,公众在一年中都要按照“日历”丢放垃圾;为了抑制办公场所产生的垃圾与促进垃圾的再循环,政府还派人上门调查,有针对性地对办公场所的垃圾排放进行指导;日本政府在废弃物处理方面给予财政和技术支援,积极推广环境保护、再生能源及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新技术。
4、充分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
日本民众的环保意识、垃圾分类意识之高是举世闻名的。这一切,都源于政府部门精心的管理和周到的安排,以及民众的自觉维护与认真配合。日本政府很早就对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把垃圾问题纳入小学社会课课本。垃圾要分类,要定时定点扔垃圾,早已成为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规矩,完全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民众对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的垃圾,他们都会叠放整齐,以便于回收工人的操作。如对于有可能产生危险的垃圾,他们会预先做一些处理,如扔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再放到垃圾袋里;用过的带有压力的喷雾罐等,一定要扎一个小孔,以防止爆炸。即便是生活中的普通垃圾,也要控干水分,再放到垃圾袋里。在日本超级市场门口设立了很多透明的柜子,用来回收市民家中废弃的饮料瓶罐,学校和幼儿园也鼓励小朋友将家中用过的饮料瓶罐带到学校集中收集。
5、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
如日本根据垃圾的性质将回收垃圾的时间也进行了分类,避免了大家的混装。居民一旦错过某种垃圾的丢放时间,得等待下一次垃圾车的来临。这种强制性措施的实施,很好地促使了日本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形成。
2008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减少了一半。同时,由于实行了严密的分类措施,现有的垃圾焚烧厂所燃烧的垃圾已经完全剔除了塑料等化学制品,大大降低了焚烧所造成的有毒气体排放量。以上5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希望北京的天空可以早日恢复蔚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