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人不知道故宫,但故宫是什么呢?对很多人来说,故宫(北京)是皇上居住的地方,故宫(台北)有翠玉白菜、肉形石;沈阳有个故宫,台北也有个故宫……
然而似乎很少有人思考,故宫除了过去作为中央王朝的皇权象征外,对于现在和未来的意义又是什么?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野岛刚为故宫学提供了一种奇特的、可能是较少被人触及的视角。他将故宫变迁和中国近代历史的战争与和平联系起来,与大陆和台湾的正统之争联系起来,与台湾岛内的变迁联系起来。
故宫绝不止文物和历史
在成书前5年的时间里,野岛刚跑了很多地方,北京、上海、南京、四川、安顺、沈阳、香港、台北……采访了超过100个人,其中包括4位历任“台北故宫”的院长、1位北京故宫院长、1位南京博物院院长和1位沈阳故宫研究员。他还重新跟踪故宫文物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迁徙路线,进入山洞里查看当年文物的保存环境。用他自己的话说,在经历了这一切后,他自己对文物都有了一定的鉴定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正成为全世界新闻工作者写作和报道的富矿。何伟(PeterHessler)和欧逸文(EvanOsnos)这些西方记者,都因中国报道声名鹊起,他们的作品,反过来被译成中文,在中国产生影响和话题。
这些外媒记者,以其独特的文本和视角,给以中国人相当的震撼。不过,野岛刚选择的不是传统被欧美记者关注的三线城市杂货店老板或者沿海工厂女工,他选择了庞大、神秘、似乎隐藏着王朝兴衰秘匙的故宫。
“我小时候便开始阅读中国的历史书,学习书法,非常尊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受这种情感的影响,我将会更多地使用这种手法—通过中国文化去理解中国政治。中国文化对中国政治的巨大影响渐渐地开始能在政治中体现出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野岛刚解释他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