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上日本邦

日本神山开启乡土再造奇迹,中国乡土建设可以此为镜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是很多人的理想。

日本人COCO说走就走的旅行持续四年,游历了中南美洲、欧洲、亚洲的很多地方。她和丈夫都是牙医,有可观的收入。他们没有计划,随时可以出发,随时都可以回到故乡重操旧业。这是他们能够“说走就走”的原因。

赏览有趣的风物,品尝好吃的食物……对于很多人而言,旅行的意义无外乎于此。COCO的旅行与众不同,她是想过一种不以物质和金钱为重点的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生活水平虽不比日本,但体验到了“不同于物质至上的价值观,还有一种幸福与物质上的丰盛无关。”

在国外的体验,促使COCO回到日本后,想到了改变过去的生活模式。她又在国内开启了“寻找归宿之旅”。夫妻两个人加一条狗,晚上挤在越野车里过夜,前后一年半时间,他们游遍了日本。后来,他们来到了德岛县一个叫神山的小镇。缺少压力,规律的山村生活吸引COCO喜欢上了神山。

《日本神山开启乡土再造奇迹,中国乡土建设可以此为镜》

神山村落一角

少子化、老龄化,年轻人逃离,村落缺乏生机,是日本农村村落的共同特征,但是神山有些例外。

艺术家进入神山创作、大公司在神山开设“卫星办公室”、年轻人移居神山、各种店铺在神山开张。之前几近荒废的村落正在渐渐复生、活络起来。

城市人口返回乡村、重建乡土、推动乡土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吸引COCO最终决定移居神山。2006年,她和丈夫天野决定在神山开一家咖啡店兼牙科诊所。但这个梦想还没来得及实现,天野被诊断出了癌症。2009年,天野去世。

COCO和天野在“寻找归宿之旅”时发现了神山,不料,神山真的成了天野的归宿之地。悲伤的COCO后来选择了和旅游时结识的朋友结婚,并成功在神山开起了牙科诊所。她似乎对神山不离不弃。

COCO的故事,来自日本作者筱原匡的《神山奇迹》。

让神山重新焕发生机的是一个叫“绿谷”的公益组织。

《日本神山开启乡土再造奇迹,中国乡土建设可以此为镜》

神山当地人大南祖上是做土木建筑的,他为了继承祖业上了日本大学理工学部,毕业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读研究生。这时,正是乔布斯在老家的汽车库里开发第二代苹果电脑的年代。

大南归国后顺利继承祖业,开始建设家乡。他曾承包了神山的道路建设。但后来,他眼睁睁看着故乡神山的年轻人沿着自己修筑的宽阔道路奔向了城市。这让他陷入痛苦:工程建设并不能真正建设家乡。

早年在美国求学时,美国西海岸自由、平等、创新的氛围,给大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便模仿“硅谷”,创建了公益组织“绿谷”。并和志同道合者一起投入建设家乡的工作。

“绿谷”运行25年,先后为移居者和艺术家提供帮助、对空置房屋再利用、培养重建乡村的人才、开展道路清扫…..

《日本神山开启乡土再造奇迹,中国乡土建设可以此为镜》

卫星办公室

德岛县当地政府也提出了和东京竞争的计划,建造了号称“日本第一快速”的网络环境。即使在深山老林,人们也能享受高网速的服务,且上网费用比东京低一半。快捷的网络光纤,是“绿谷”开动各类乡建项目的基础。

“绿谷”理事长大南2015年底向中国《环球时报》说:目前,已有12家来自大都市的公司在神山设立了“卫星办公室”(居住在山野,能享受田园生活,依靠便捷的网络可以连通世界)。像COCO一样的年轻人共有150多人,有的还带着家眷,移居到了神山。他们中的人大都是手艺人,创业者。

为神山输入“创造性人口”、让大城市的人口返回乡土,恢复村落经济活力,神山模式成了日本各乡村争相效仿的模板。

《日本神山开启乡土再造奇迹,中国乡土建设可以此为镜》

神山街道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乡土社会也出现了日本村庄人去村空的类似问题。神山历时20多年的乡建,所开创的成果对中国乡建而言,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借鉴不一定是模式照搬。但神山的奇迹为我们打开了逻辑思路——现代化不单是城市的、乡土世界也能承载现代化的运转;城市化不是现代化唯一的出路、推动乡土世界的现代化可以吸纳城市青年融入其中。

德岛政府为偏僻村落接通光纤的作为,是吸引城市大公司进驻山村的最关键基础。大城市生活节奏快,环境污染严重,人与人的隔阂深刻。进驻山村的“卫星办公室”,让都市白领既享受了田园风光,又不耽误企业工作。当城市人满为患,爆炸性扩张的时候,乡村世界是另一个不错的选择。故而,乡村基础建设迫切而必要。

再比如,公益组织对村落的环境卫生采取包干制,所有进入神山的新老居民一道,都要参与村庄卫生清洁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村落自治团体的高度发达,也充分体现了村落治理模式的先进性。这种自治程度,不是政府强制催生的,也不是居民自发生成的,而是公益机构运作的结果。

大南驰骋在美国旧金山郊外的免费高速公路上,会不时看到写着“Adopt A Highway”的牌子。仔细看还会发现这些牌子上面“清扫由此向前两米内的垃圾”字样和团体名称。

“Adopt”的本意是“收养”。“原来清扫高速公路可以委托给民间志愿者啊。”

了解到这一事实,大南觉得日本应该也可以实践,他一直把这个想法放在心上,并把它引入神山。大南觉得大家亲自清扫街道大概是身处“文化村”的一种责任。

大南引自美国的卫生包干项目,从神山实践后,还向全国做了推广。

《日本神山开启乡土再造奇迹,中国乡土建设可以此为镜》

上本和他经营的薪面包

目前,中国也有类似神山的乡建探索。

比如欧宁的“碧山共同体”计划。曾任2009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的欧宁,以“碧山共同体”之名,招揽来了一批城市知识分子。欧宁自己也买下一处老宅,成为继诗人郑小光夫妇、朋友左靖之后从城里下乡的碧山“新村民”。

比如靳勒创办的秦安石节子美术馆。靳勒是甘肃省秦安县叶堡镇石节子村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就职高校从事美术教育。城市喧闹的艺术活动,让他展开了对美术的思考:艺术能不能和村庄产生关系?2008年,靳勒在老家石节子村建立了国内首个独立的村庄美术馆,吸引国内外的艺术家进入村庄,与村民一道推动美术实验,推动乡村建设。“村里人别出去打工”是靳勒对故乡最大的愿望。

再比如北京的打工歌唱家孙恒,筹资创办了“工人大学”,免费招募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向他们“浇灌”建设乡土的知识。一届届学员回到各自的故乡,展开了实践。

除了以上知识分子推动的乡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和福建省正荣集团共同发起的“爱故乡”计划,则倡导保存、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保护、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关爱留在和离开故土的父老乡亲。他们已连续开展了三届“爱故乡”十大人物评选和爱故乡大会。让一大批默默无闻奋斗在乡间,投身于乡建及乡村文明保育的“老乡”们的爱乡精神,获得了关注和弘扬。

《日本神山开启乡土再造奇迹,中国乡土建设可以此为镜》

石头是艺术家在神山的创作作品

不论日本的神山,还是中国的碧山、石节子,都是心怀理想的知识分子在推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精神和文明远远大于物质。他们对人类村落文明的忧患意识,是人类谋求未来非常宝贵的精神价值。他们的探索对破解新乡土中国问题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实践,需要政府、媒介、基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全社会意识到了乡土萧条是人类家园和生存模式的缺损,我们对乡土文明的保育才会更加有力度。

留住乡愁,首先要守住乡土。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