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信浓铁道沿路返回轻井沢,感觉到浅间山(Asamayama)下乡间地区的荒凉。经过平原駅,看见的只是月台和月台外几辆汽车,接下四野无人烟,只有满林枯木在春风中轻摇。
回到轻井沢,荒凉感稍减,人迹却依然罕见。这裡人口少,多为退休人士。城裡没有商业活动,平日下午居民多躲在平房子,所以如果在轻井沢不走进室内,几乎会看不见人。轻井沢这地方相当特别,虽然公元前500年已有人聚居,到江户时代又是东京和京都间的交通枢纽,但一直寂寂无名。直到明治时代,日本对西洋列强开放。当时英伦教会辅祭Alexander Croft Shaw从东京来到轻井沢,惊觉此地之安祥谥静,于是在此地建立度假区,吸引不少避暑的外国人从东京到来。虽然今日洋人早已撤走,但此处仍保留了相当的洋风,跟和风掺在一起,散发在小城的建筑上。重建后轻井沢站本身已是一例。
轻井泽站,三角的屋簷结构是「西日」的风格
在駅的北口前那一家单车店租了单车,往西进发,经过几条林荫车道,抵达云场池。小湖的四週被枯竭的白桦木包围,平静舒坦。湖面水波不兴,偶有绿鸭鸳鸯游过,才泛起阵阵涟漪。而岸边坐著画写生的老人家,足见这裡生活的悠閒。池旁有一所木盖的建筑,名曰云场亭,为游人提供喫茶歇息的地方。或有拿著相机研究风光的外地人,或有边叹咖啡边看书的本地人。半晌一片落叶飘过,有「人闲桂花落」的闲适情意。
云场池虽不至于波平如镜,但却是真真正正的心旷神怡
半迷路的情况下闯进山阴道,上斜又落斜,好不疲累。然而人烟不见兼群树环抱,令人心旷神怡。卒之绕过「鹿岛之森」酒店及高球场,直往旧轻井沢踏去。原本希望到旧三笠酒店看看,距料沿路禁止单车,也就此放弃,直接到St . Paul’s Catholic Church教堂。观之建筑,可谓见证了日本和西洋文化交流的接触面,极之精緻。
骑单车穿过森林,发现这家「玻璃之森」的小店工房
轻并泽的第一地标 – St. Paul’s Catholic Church
在教堂对面的Church Street商场则充满时代感,放下单车在商场及旧轻井沢银座商店街閒逛,也不怕单车被盗。商店街的店舖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 手信类:出售的主要是包装极精美的菓子,俱以信州的农作特产为卖点,如巨峰提子味的百奇朱古力、用信州各种水果製成的果酱、甚至包装好的荞麦麵和麵包蛋糕。
二. 食店:喫茶店、料理店、雪糕店、西餐厅各有一两家。值得试试的是「寺子屋」的小店门外摆卖的酱烤米饼,即叫即烧风味十足。
三. 家品服饰店:多照顾本地人的生活所需。一家店内卖的由厨房、大厅、书房、睡房到浴室用品到有齐。
旧轻井泽的银座商店街,是小镇的人文风景
那天游人不多,店子照常打开门做生意,服务的都以左邻右里居多。店内没人客时伙计们坐著打牙骹,我们进店后迅即各自回到工作岗位,离开后他们又聚脚倾谈,满脸写意。
回到单车店,东主用半咸淡的英语介绍自己:「Yumi is my name」,然后指手划脚的说天已下雨。我们也急步回轻井沢駅,准备在天黑前回东京。
骤雨轻敲新干线列车的车窗,雨水的味道不知自何处渗进来。这种清新的味道就如轻井泽这个地方本身。郊外宽敞的空间、路人缓缓的脚步、市集简朴的店舖,建造了简约自若的生活构图,是多少都市人的梦想。想著想著,如果可以在这裡过退休生活,那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