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素排鸡翅汤)
中国游客来到日本,通常都不乐意吃中华料理,大都选择正宗的日本料理来尝鲜。但是,笔者建议来日本旅游的人,不妨尝尝日本的中华料理,因为中国菜到了日本之后,被加入“日本元素”,已经变味了。总的来说,味道变得清淡、形态变得小巧。
日本的中华料理,多来自北京、四川、广东、上海四个菜系,做中华菜的厨师多是日本人。当然也有像陈建一那样名扬日本、祖籍四川的华裔厨师几十年活跃在日本的饮食界。日本人常吃的中华料理有麻婆豆腐、回锅肉、青椒肉丝、八宝菜、煎饺、醋溜猪肉、干烧明虾、担担面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饺子通常不是主食,而是成为一种下饭的菜。而日本的高级中华料理店,菜肴的形式跟高级日本料理一样变成量少而精致的“套装”形式。
(翡翠双瓜汤)
日本有个中国料理协会,由陈建一担任会长。每年举办中国料理饮食服务技能认定考试,并举办切磋技艺的讲习会和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等。今年8月将举办首次中华料理制作比赛,培养新一代中华料理制作、服务人员,把日本的中华料理发扬光大。
很多来自中国的菜肴,到了日本逐渐演变成了当地料理,读音也是延续了中文的,如冲绳传统料理东坡肉,熊本的太平燕等。“太平燕”就是从福州传到日本的。福州的“太平燕”是扁肉加太平,“太平”就是鸡蛋、鸭蛋的代称,过年过节喜庆之日吃“太平燕”。这扁肉不同于北方的馄饨,燕皮是用精选猪后腿瘦肉制作成的。但是太平燕的“内涵”被日本改造了,变成了粉丝海鲜面,只是放鸡蛋的主流和杂烩的形式还是保留下来了。日式太平燕与原版福州太平燕相比,日本人照搬的只是那个“太平蛋”。
(彩虹鱼骨汤面)
日本南部的冲绳、那霸、长崎、熊本等地保留了很多中国南方福建等地的饮食传统,中日文化包括饮食习惯等虽是同源同根,但是日本吸收外来文化不仅是“拿来”为己所用,而且改造得连原创作者的你都不认识了。就像日本文字从汉字而来,但日文是在汉字中混入平假名、片假名,看日文你可认出起到文字骨架作用的汉字,但是你要学起日文来挺费劲的,可能学得越深疑问越多。因为到现在日文还在不断地“拿来”外来文字和文化。日本文明是“拿来”之后的独创,举一反三往往是最有效的进步节奏,日本文化具有让粗糙逐渐走向精细的特质。(黄文炜)
(芙蓉蟹猫耳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