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当新学期开始,最有仪式感的事情,莫过于给新发的课本包上书皮。低年级时包课本用的,是爷爷奶奶从墙上扯下来的挂历纸;到了五六年级,一种方便的胶纸书皮便横空出世。
只不过随着年岁越大,这种习惯也慢慢在身边消失。到了高年级包书皮,甚至还会遭到嘲笑。最终,“包书皮”这件事好似成了孩子的专属。
但在日本的书店里,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在日本书店柜台结账时,穿着围裙的店员总会认真地两手接过你的书,并认真地用敬语问一句「カバー、おかけしますか?」(您需要包书皮吗?),有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日本购书人士都会做出肯定的回答。
相较于日本,我们的“包书”通常在大家小学毕业之时就停滞不前,而日本人可谓将“包书”发展成了一项“国民运动”。
要问包书皮的历史,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据日本书皮协会的一位长者解释说,一百多年前,旧书店出于保护书的目的,为售出的书包上纸书皮。
包上书皮,不仅能证明付了钱,又能为书店做宣传,这项服务便从那时流传开,一直延续到现在。
除了在书店让店员包上书皮,许多日本人也会亲力亲为,自己亲手为书本添一件新衣。一些人固然是为了保护书,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理由是:不想将自己的喜好透露给其他人。
日本人性格暧昧,不善张扬,凡事喜欢低调,不露个性。同时,日本人读书的内容又各不相同,很多大男人也爱读漫画书,主妇或者白领们愿意读流行的情爱故事书等,书名稀奇古怪,如果让邻座看到读不合身份的书未免有些尴尬,所以,书皮很好地做了掩饰。
现在,有超过半数的日本人仍会使用书店里提供的免费书皮,不过出于环保考虑,不包书皮的人们也渐渐增多。尽管如此,岛国人民对于读书的喜爱,让各式书皮在市面上依旧长销不衰。书皮也如同藏书票一样,成了藏书爱好者争相收集的纪念品。
日本人均阅读量亚洲第一,无论是地铁站、车厢里、新干线上,还是咖啡厅、休闲场所,总是看到人们无论坐着还是站立者,都拿着本书,静静地读。在日本,光是书皮的制作方,就分四大类:批发商、出版社、企业、以及书店本身。对这薄薄书皮,大家不会敷衍了事,反倒像是在搞艺术创作。
从北海道到冲绳,日本大大小小的书店都有各自设计的包书纸。它既承担了保护书籍、保护读者隐私的作用,也成了书店的移动广告牌。
上方从左至右:Book1st、RIBRO、纪伊国屋书店
下方从左至右:淳久堂、丸善、有邻堂
📓
不管你买了多少书,店员都会麻利地用印有自己店铺标志或设计的书皮包在每一本书上。
看着那么一大摞子书,有点不好意思麻烦店员,然而,你却丝毫看不到他们的不耐烦,一个收钱,另一位快速为你包书皮,然后装入袋子里,最后,大声地感谢着你的光临,送别你。
这些标志性的封皮其实也是这些大型连锁书店的广告,由于成本的限制,大多都是双色印刷,材质也以通常的牛皮纸为主。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哪家书店购买的书。一些小型书店更有灵活性,能在书皮上展示自己店的个性和特色。
上方从左到右:beco café、涩谷出版书店、ブックスルーエ
下方从左到右:book union、波屋、BOOKS FUTABA
📖
下面看看日本各地几家比较有名的书店书皮设计:
▼ 海鸥书店
位于东京神乐坂的这家书店在书皮上印上了自家咖啡店的广告。
▼AYUMI 书店
这家书店邀请了插画家永井一正和设计师原研哉给自己家的书皮设计了封面。因此获得了2007年的日本书皮设计大奖。
▼大垣书店
这家位于京都的著名书店在书皮设计上依然延续了古都特殊的气质。书皮上白蓝间的曲线取自该店铺向北看到的京都北部山峦的轮廓曲线,用简洁又明晰的手法还原出了京都人心中素朴的心象风景。店铺并没有将自己家的商标大大地印在书皮中央,而是巧妙地将其印制在书皮两侧。包好的书里,店铺信息恰好隐藏在封面以内。
▼长崎书店
这家书店位于熊本市,这是该书店新设计的书皮,采用的是熊本市当地一位设计师的设计样式。传说它取材于这家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店最早的一张黑白照片底片的颜色。显得古朴优雅,而不失现代趣味。
▼黑木书店
这家位于福冈的书店的书皮设计直接取自店名,在上面印制了一块木头。
▼村上书店
这家书店位于静冈县下田市。下田从古代开始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书皮上印制了地图让人有一种阅读历史书的感觉。
▼楠美书房
这是位于北海道的书店。北海道是日本直到近代才进行开发的地域,因此也少了许多历史文化包袱。听说这个书皮是书店老板自己设计的。巧妙的波点风格,估计连草间弥生看了也会露出谜之微笑吧。
▼东京堂书店
从设计上就能看出这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包书纸的简朴设计来自与19世纪末那个西洋文化席卷日本的时代。不管是文艺类书籍还是漫画,只要包上这层包书纸,整个书都会显得知性洋气了许多。听说许多刚开始不需要包书纸的顾客在看到旁边柜台其他顾客的包书纸后,都会后悔自己放弃包书纸的决定。
▼丰川堂
这家位于爱知县的书店在书皮上用了不少心思。封面上的图案取自「书」的古埃及文字,并标上了各国文字中「书」的标记。
▼一页堂
位于岩手县大槌町的这家书店在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中被摧毁。9个月后,没有书店经营经验的人们又重新在一处购物中心内重新开设了新店。为了纪念地震前的这座小镇,书皮上印上了地震前小镇的地图。
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皮,其他各式材质、种类的书皮也是应有尽有。帆布的、皮质的、PVC材质的、尼龙的、就连连榻榻米材质的书皮都有。
甚至,为了一物多用,还有厂家发明了一种“free size”的书皮,适合各种大小的书本。就连白领通勤好伴侣——文库本,也有自己专门的书皮。
让人值得思考的是,在日本,仅仅是一张书皮的制作,就有这么多人倾注心血,并用一种接近“艺术创作”的方式,让原本可以简单粗暴批量生产的东西,“诗意的”呈现出来。
备受推崇的松浦弥太郎,或许就是这样一个“诗意的”代表。在他的书里,通常简单的物件也拍得很优美,普通的生活也被描写得也细腻。
人们常感慨,日本人对日常小事的态度,真是细微到了极致。而通常这种细微的事物,又都极具美感。
📚
我们不用也去跟风制造些精美的书皮,
但或许我们能学到的是:
在日常生活细节之中,
也酝酿出小小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