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一位女设计师
她不仅靠“雾霾色”的建筑作品
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最终拿下了“建筑界的诺贝尔”
她就是出生于日本茨城县的妹岛和世
2010 年普利兹克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得主
1995年离开伊东丰雄事务所后
她跟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事务所
她拒绝一丝不挂的裸露
她说自己的设计就像半透明的礼服
既避免了隐私被暴露的危险
又将光、空气引入建筑中来
在她的建筑王国里,似乎有一片迷离的城市风景。她偏爱灰白色,擅长制造朦胧感。
比如之前完成的法国卢浮宫新馆。
她曾经给Dior设计过旗舰店,这家店位于日本名街表参道上。远远看过去,这个建筑就像一个收纳盒。
虽然外表看起来都是透明的大玻璃, 但其实玻璃背后还有一层材料,才会产生这种影影绰绰的朦胧感。
玻璃内侧装上百裙褶一样的丙烯板设计。妹岛说,“Dior的资料中有漂亮的褶裙女装照片,所以就想到用布来表现出来”。
为了兼顾透明感和百褶纹理, 要在玻璃和丙烯板之间装上光纤照明打光。当夜晚降临的时候,特殊的光芒才从建筑中透出,设计感十足,美轮美奂。
也许只有东方人才更理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妹岛一开始就模糊了室内外界限。
纽约新当代艺术馆也是妹岛的作品。因为用地十分紧张,妹岛不得已从竖向上解决空间问题。根据不同功能对层高的要求,最终形成了如大小方块堆叠般的造型。
越往上走盒子面积越小, 利用这种错位, 可以做成观景露台或天窗采光。
建筑外面被蜂巢状的铝质网包裹, 从立面上几乎很难看到窗户, 但室内却是阳光充足。
建筑形成似透非透的质感,有种朦胧水彩画的味道。建筑在阳光下闪耀着浅浅的光芒,也让平淡的街区活跃起来。
艺术馆开业后就成为了地标, 被评为“2007年十大建筑奇迹”。
如今已经2017年了,这个建筑仍然显得新潮。
2010年的时候
妹岛跟西泽完成了劳力士学习中心
整个建筑匍匐在草地上
但内部挖了大小不一的天井
让人有了更多机会看到自然的阳光
虽然建筑带有女性细腻温柔地一面,但对于自己的设计理念她却很固执:她觉得太多的建筑设计只关注内部空间,比如面积、户型,却忽视了建筑本身与周围的互动关系。
这种理念也影响到了妹岛去年为西武铁路设计的列车,她仍然在寻找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列车不但是种交通方式,也是一个融入自然的公共空间。
美得像透明礼服般的建筑,让人感到无比的纯粹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