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泽信三郎帆布
▼
1905年创立的老店
只在京都开店,不对外展店
只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家店的匠人精神
“持之以恒”
一泽信三郎帆布
被誉为帆布界的lv!
这家店坚持纯手工制作
简简单单的外形
却拥有无以复加的品味
在20世纪初
只是拿来送报纸、送奶的帆布袋
后来加入时装的元素
变成了一个神话!
一泽家没有订单之说
工匠每天要做啥样的包全凭自个儿心情
他们相信只有做的人真心喜欢
才能够做出不一样的味道
……
信三郎说:
做的人跟用的人越靠近越好,才有好东西
工匠两人一组
资浅工匠从敲帆布到能操作缝纫机
得花上7~8年时间
因为全手工作业
所以全社70多个职人一次
仅仅能做出15~20个包
在这个只追求快速的现实社会
这些美好的坚持
更需要被珍惜
所以每一个成品包都是包含了感情的
与一般厂子里出来的不同
就在于工匠赋予了不同的东西
很多人觉得这么一个帆布包有点贵
其实这就不得不提到匠人精神了
就好像是几十年只做寿司
或者拉面的日本匠人
她们一辈子只做那么一件事
是很触动人心的
这种事情在日本其实还蛮多的
大家司空见惯
有可能你随便吃个和果子啥的
都是延续了几十或者几百年的味道
而这个1905年诞生的帆布包
也有他的故事
……
一泽家第一代始于1853年的一则喜兵卫
但是开始做帆布包的不是他
而是第二代一泽常次郎
这种帆布的字样是用
“一澤帆布京都東山知恩院前”
本汪晓得
你们这群标题党就是冲着标题点进来的
包藏祸心嘛
啊不,是“惑”心
蛊“惑”的“惑”
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哦
确实是每个包都藏了很多心思在里面
……
首先
▼
一泽信三郎的所有包
都有着百年工艺精品的坚持
坚持采用天然纤维帆布
一泽信三郎的包袋严选出
1943年成立的大阪朝日加工厂所制全棉帆布
每平方公尺重227克
厚实坚韧
而且经过防水加工处理
制作各种各样的画布产品
使用彩色的普通画布或者染色画布
采用原始模式做包
传统手艺与时尚结合
……
制作前必须由一位职人负责置于木桩上
拿木槌敲出折角
再交给另一个进行缝纫
袋口 挽带上的三行车线是它的标志性设计
这样可以令包袋更加坚固
一泽帆布都是立体式裁剪
袋底简单地车倒成T字形
所有这些特质都成为了它的经典
……
在材料的选择上面那么认真
制作工艺这么严谨、独特
而且因为只能在店里购买
所以是要摸到实体、感受触感的
所以所以那么多本质上的特性
客户爱不释手,然后咻咻咻 的就买了
这不是包藏惑心是什么?!
再者
▼
每一个都是纯手工制作
独一无二的包谁不稀罕
这不是包藏惑心是什么?!
其次
▼
品牌标签
一泽信三郎品牌标签有三个
第一个Shinzaburo Hanpu是汉字
用于无棉袋
第二个Shinzaburo Kaban用于亚麻制品
以及一些棉花制品
第三个标签Ichizawa Hanpu
用于ichizawa汉普
是特制的袋子工匠原产品
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
用于早先款式的产品中
这不就是现在最时兴的“复古风”嘛
…信息标注那么贴心…
一个小小的标签也有那么多信息
这不是包藏惑心是什么?!
终极惑心大法
▼
一般大家的包包破损了来的话
要么换掉要么扔掉当抹布啥的
可人家一泽信三郎不让大家这样
偏偏要呼吁大家拿去修
这样就会让人进入一个矛盾模式
……
哎呀包包破了要买新的
不行不行,不能这么浪费,要拿去修!
修什么呀修,反正是我自个儿的钱
不行不行,浪费可耻,指不定还污染呢
……
就这样陷入挣扎中……
陷入浪费、环保的深渊……
可是人家说啦
帆布耐用,但还是会磨损和撕裂
因为是“天然纤维”
工匠们接收到袋子需要修理时
会先感谢客户对他们的爱
是”袋子“那个他们哦
然后把这个袋子当作自己心爱的袋子
进行精心复原等修复工作
工匠们也会疑问袋子原主人是谁
主要是想知道是什么人
那么喜爱他们制作的袋子
以至于破损了也要修补
这等“感情”不等同于亲情、友情等
这是有感激、有共鸣……
修理途中的工匠 望着袋子“下盅”
“袋子啊袋子
过不久,你就新生了
要继续拥有美好的回忆哦”
……
他们不放弃任何一个袋子
他们还说:
“在你准备抛弃你的袋子之前
请与我们联系,看是否能够修复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