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中常常出现的“大人”一词,意指随着年龄增长,对生活更加认真,处世更有智慧,更加喜欢纯粹的事物。那么这次,让我们一起探寻“东京大人味”之地吧!
1、东京车站的复原与都市再生
TOKYO STATION
如果现在开始要选一个地方重新认识东京,丸之内的东京车站是很好的起点。这里也是过去外国使节来到日本,拜访皇居前,描绘东京轮廓的开始,在东京车站兴建的百年之后,东京隔了50年再度争取到奥运,像是人生有了新目标一样朝气蓬勃,还有了迈步向前的方向指针。
2、消失40年的三菱一号馆美术馆
MITSUBISHI ICHIGOKAN MUSEUM,TOKYO
该保存还是兴建新大楼?备受争议的三菱一号馆历经过1923年的大地震,在1968年以老旧为由解体。终于在2006年,象征日本近代化的三菱一号馆启动了复原计划。新建筑以「三菱一号馆美术馆」姿态现身,展出以现代美术为主题的企划展,一年三回,其收藏品以十九世纪末西洋美术为中心,与原建筑属同一时代。
3、无印良品有乐町旗舰店有别家店没有的是……
MUJIRUSHI RYOHIN
1980年诞生的无印良品,1983年在南青山开了第一家门市,而在2001年11月则是以{情报发信站}的概念在有乐町开设旗舰店。迄今无印良品在全球包括日本共有25个国家,有近800间店铺,光是中国就超过了100间店,并且很快地,日本海外的店家数量就会超过本国,但是在这么多的分店中,店的机能、面向和品项也越来越齐全,营运的重心也可能转移或倾斜,除了家尚无法外销外,我觉得有乐町店有其难以取代之处与每回必访的原因:ATELIER MUJI,一个透过展览、不断再阐述无印良品「人与生活与物」精神的地方。
4、约在米店吃日本的味道
AKOMEYA TOKYO
银座的好餐厅既精彩又高级 , 不然就是历史老店。有时在贵气逼人的华丽银座常常想不到该吃什么好。 来到“AKOMEYA TOKYO”用餐 , 顿时感觉得到了救赎 , 单纯的食材与好味道,立马就让人身心满足。「AKOMEYA TOKYO」是一间以“米” 作为主题的店。日本人以米为主食 , 但是如何将米的饮食文化在不搞怪的前提下 , 发挥得精致并且延伸?这间店总是吸引源源不绝的客人就是答案。
店里一进门共有选自日本全国各地 18 种米,在开架的木盒里可以用木枡来斗量购买 ,也因此被美丽有序地展示,正是店内一大特色。而和米相 关的日本各地食材都聚集在这里:调味料、面、 茶叶、干货、渍物、酱汁还有各式日本酒等等,琳琅满目地陈列在柜架上,多是限量且新鲜的丰富食材,该如何挑选又成为一大难题。
来到以“米”为主的餐厅,还有谁比他们会煮饭呢?刚端上桌的丼饭一定是最好吃的口感与味道,因此请毫不犹豫地点选丼饭,也可以来些以特制米做成的甜点荻饼、柏饼,或是稲荷寿司作为小点。品尝时 , 还能感受到季节的滋味。
5、从内到外都要美丽的生活美学
POLA MUSEUM OF ART
箱根有个森林中绝美的美术馆「POLA MUSEUM OF ART」。美术馆的高雅建筑设计坐落在大自然中的共生感,馆内展示的丰富美丽画作和饰品、传统的欧式香水瓶罐,值得慢慢欣赏。这家美术馆在很多攻略里都没有提到。但实际上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这里的藏品都是印象派之后的大师之作,莫奈、德加、高更、梵高、毕加索的作品都有。
6、第三波精品咖啡东京登陆
BLUE BOTTLE COFEE
美国第三波咖啡热潮里的三大家其中之一「Blue Bottle Coffee」2015年在东京清澄白河初上陆!之所谓第三波就在於第一波的即溶咖啡、第二波像星巴克的重焙咖啡,第三波几间代表性的咖啡馆则着重在源于北欧浅焙的浅中焙咖啡,着重在口感的层次和多元,让咖啡入口后如花式溜冰般旋转出美味的千姿百态。
「Blue Bottle Coffee」是强调细腻口感、品种、滤泡式冲法、口味返璞归真等充斥细节讲究的精品咖啡。店内有着工厂与仓库不受拘束的自然氛围,营造出如同置身于美国般品味咖啡的悠闲场域,等待观看一杯杯手冲咖啡亦是趣味。
7、神田万世桥的华丽转身
MAACH ECUTE KANDA MANSEIBASHI
2003 年,秋叶原车站附近的新景点 “mAAch ecute 神田万世桥”将桥墩下的空间创意再生,展现出新的华丽风景而引起话题。“万世桥站”位在 JR 神田站和御茶水の站之间,1912 年建立,是一红砖瓦建筑,2013 年起,由 JR 经营的 ecute 商场进驻到这个具有百年历史桥墩之下,并且大刀阔斧地进行整建成为商场,在室内空间形塑许多清水模小拱门,进入其间有如穿梭现代洞穴一般,洗手间内部空间设计更是有趣。
这个商场里共有 12 间店铺,包括有以万世桥为主题的书店“LIBRARY”,一旁还摆放了大正时期万世桥车站附近配置的缩小模型相当吸睛;也有以日本山形县的食材为主题的“フクモリ”café 与定食餐厅,因为神田本来就位于东京之东,所以这里特意贩卖以 “东”为关键词的相关商品。
另一间厉害的咖啡专卖店是来自三轩茶屋,拥有自己咖啡豆烘焙实验室的 “OBSCURA”在本店之外首度开店,另外还有拉面、中华料理、甜点、啤酒专卖、创意日式海鲜料理等商店进驻其中,空间原本的特色与灯光气氛的相辉映,形成车站桥墩下独有的空间特色。
8、桥墩下,工匠职人一条街
2K540 AKI-OKA ARTISAN
距离秋叶原车站往神田站的反方向御徙町街的方向,走路约莫六分钟的时间,即可到达路桥下的「2K540 AKI-OKA ARTISAN」。
这里是汇集了工作室(工房)、咖啡店、艺廊、手工艺品、陶器和家具店等的复合商场,但这些商店并非从天而降来成就这个像是文创园区的地方,而是源于御徙町区域原本就是许多珠宝、皮革制品的商店的集散地,亦可以称为职人街,于是2K540便以「造物」为主题,汇集这些具有手作创意的工匠职人与他们的特色商店、工作坊。
命名为2K540这数字,其意味着铁路用语上,距东京车站的里程数,AKI-OKA代表两个车站,至于ARTISAN则是职人工匠之意。
9、老仓库的新味道,日本文化再创值
LA KAGU
在神乐坂车站的二号出口走路不消一分钟,就踏上以大片木头甲板铺设出的宽广露台,前方一栋覆盖着灰色波浪板的大型建筑物矗立其上,午后光线透过木枝叶的剪影烙印地面,散发出神乐坂时尚又休闲的法式生活气息,这是2014年10月10日才开幕,并以「食衣住+知」为概念的la kagu新复合式商场。
为了达到既多元又专业的商场特色,他们邀请了各领域的专家达人,除有建筑师隈研吾之外,还有酱经纬度放进LOGO设计的知名艺术总监平林奈绪美、负责女装采购从高单价买到平价都上手地表现出基本、日常地生活品味的安藤桃代等。
透过这些各据一方的专家达人品味,让大家感受到每个领域、挑选的商品、呈现的风格背后,都是一个鲜明而专业的人物角色几经思考后的决策,所蕴含的意义也就在于更强调无法复制的「人」的品味价值,也更甚于单纯的品牌价值,透过枝叶的结合,激发出更多有趣的可能。
10、萃取人心之华的日本民艺馆
THE JAPAN FOLK CRAFTS MUSEUM
日本民艺馆是一栋外壁以日本枥木大谷石砌成、有灰泥格栅墙,结合传统与设计的双层木造建筑,并在1936年开馆,当时担任馆长、建筑与展览设计与收藏的,正是民艺之父柳宗悦。民艺即所谓民间的工艺,来自无名工匠为生活创造的陶器、织品、雕刻、漆器、竹器与家具等工艺,皆以手工制作,展现材质特色,传统不标新,简单而不复杂,以器具反映自内心升华的生活之美,而馆内就藏有17000多件民艺作品。
11、东京日法学院
INSTITUT FRAN AIS DU JAPAN – TOKYO
东京日法学院兴建于 1951 年 , 是法国政府的官方机构,作为一个日本与法国文化交流的场域。学院的建筑主体,是委托当时从法国学成归国的日本建筑师坂仓准三设计。坂仓在法国师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将现代主义建筑植入日本。
在山坡下向上望,可见白色方块般的建筑主体,刻意将三四楼的楼板板檐与外显的结构圆柱漆上蓝色,并用窗棂线条切划出建筑立面,展现出独到的现代风味,另一隅还有间绿窗红门的书店,流露出浓浓的异国人文情调,不难想象早在 60 年前与当时日本的建筑风格有多么巨大的差异与时代的特殊性。
▲双重螺旋的楼体结构,各有两个不同的出入口。
塔楼的塔顶覆以玻璃并导入自然光线,将内部结构设计与弯曲的立体线条辉映地更加优美,由上往下望时,楼梯的轮廓像是日本御饭团的三角形状,又像是能让人行走于其中的大型雕塑。有趣的是,当真正两座楼梯同时有人使用时,就是所谓的“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样说来,若是在灯光微弱又没有顶光的深夜时行走,是否就有点步步惊心了呢?
12、办公室不止办公事
SHIBAURA HOUSE
东京的有趣空间,不止于市中心或是商业设施。位在东京湾的芝浦 , 其实不会是观光客的首选地,因为这里多是办公大楼 , 熙来攘往的也都是黑衣黑裤的上班族群,看似无趣的地区,其实有些杂货小店、餐厅颇具趣味,甚至自2011年起,有了一栋名为“SHIBAURA HOUSE”看似轻盈的建筑,让这里显得不大一样。
从白色的钢骨、玻璃帷幕与大片铁网形成通透的视线空间,并不难分辨这是妹岛和世鲜明的建筑风格,轻盈又现代的风格在这里反而显得有点张扬也独特。这样一栋五层建筑,其中有许多半开放、全开放与户外空间的设计,二楼往三楼的半露天旋转楼梯、室内转角都能发现空间的表情。不只是这栋建筑所显示的多面风格,甚至在用途的设计也都创造出一种都会里的小区形态。
尤其一楼是个平日全对外开放的空间,任凭在此约会、上网、阅读甚至品饮咖啡等,有时也会作为料理教室、语言学习与各种展览的空间用途,而空间也都能被有秩序地善待着,甚至还有不同楼层的场地提供租借,像是太极拳活动、论坛与不定期的非营利组织聚会等,也都一一活化也软化了这个原本严肃而紧张的芝浦地区,建构了一个难得的小区空间,更藉此达到与人们之间频繁的交流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