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4月16日在日本熊本县益城拍摄的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的房屋。
据日本广播协会等主要日本媒体及相关部门16日最新消息,日本南部九州地区当天凌晨(1时25分)发生的7.3级地震已造成至少32人死亡,伤者超过2000人。截至目前,尚无在日本的中国公民在地震中遇难或受伤的消息。
中国驻福冈总领馆16日证实,20名受困于日本地震灾区的中国游客已被全部救出。据了解,16日凌晨熊本县发生强烈地震后,一个20人组成的中国旅游团被困当地一家温泉旅馆。总领馆得知后,紧急和日本有关方面取得联系。经协调,日方用直升机将20名受困游客救出。
震级7.3被称为主震
日本气象厅改称16日的7.3级地震才是主震,14日起的连续地震只是前震。本次地震是横向错动断层型浅源地震。气象厅解释称,14日以来的地震源于内陆正下方的活断层的横向错位移动,由于震源深度只有约10公里,因此地表晃动特别强烈。
截至16日17时,当地已发生30余次4级以上余震。据熊本县政府统计,本次地震造成逾1700栋建筑整体倒塌或半倒塌,其中,西原村超过1400栋,阿苏市超70栋。据当地警方介绍,截至11时,已接到约450次求助电话。据熊本县政府统计,截至14时,全县有约9.17万人在680多个避难所避难。
因航站楼在地震中受损,熊本机场16日全天关闭,何时恢复尚不可知,各航空公司已取消所有航班。此外,据铁路运营商JR九州集团消息,九州地区新干线全线停运。日本政府官方消息说,16日已调遣1.5万名自卫队员前往灾区救灾,计划17日后增调自卫队人数将达到2.5万名,日本还将从全国抽调警察和消防力量增援灾区。
九州岛阿苏火山当日喷发
16日地震发生后,九州岛阿苏火山当地时间早晨8时30分发生小规模喷发,浓烟腾起约100米高。
阿苏火山位于熊本县东北部,是日本最活跃火山之一,也是游客徒步旅行的胜地。它由5座火山组成,最高的海拔1592米。去年9月,阿苏火山的一个火山口突然喷发,喷出的浓烟高达2000米。
现阶段,日本气象厅仍把阿苏火山的警戒级别维持在2级。只是,气象厅官员没有把火山喷发与地震直接关联。
另外,地震发生后,日本气象厅一度发布海啸预警,称九州岛西部海域可能出现高达1米的海啸,但这一警报不久后解除。
交通运输方面,大量公路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熊本县机场一处天花板在地震中坠落,机场暂时关闭,尚不清楚航班何时恢复。
核电站未见异常
鉴于天气情况恶劣,日本政府提醒灾区民众在保持镇静的同时提高警觉,尤其注意可能发生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政府还要求灾区内一座水坝附近的民众撤离,以防水坝坍塌,带来次生灾害。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原定16日前往九州岛视察救灾工作,但这一行程随后被取消,改为在首都东京召开应灾会议。官方没有解释安倍为什么取消此次行程。
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说,16日的地震发生后,九州岛境内核电站未见异常。出于安全考量,原定16日在灾区及周边地区举行的一些体育赛事全部取消。更多大型企业将继续停工。
分析:地球进入“振动模式”了吗?
日本九州7.3级地震、缅甸7.2级地震、阿富汗7.1级地震、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1个月来多次7.0级以上地震。如何解释近来接二连三的强震,它们之间有关联吗?地球是否就此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对此,中外专家均认为,无论从统计意义还是从具体研究来看,尚无法断定全球地震震级和频率等超出正常范畴,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也不能下定论,但对部分“危险”区域加以研究并保持警惕是必须的。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鲍德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地震活跃期)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
事实上,每一次大地震发生后,都会出现关于地震活跃期的讨论。在2013年芦山地震后,美国航天局地球物理学家汤姆·帕森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地球发生地震的频率时高时低,但这种高低起伏难以与随机现象区分开来。所以,对于所谓的活跃期有多长,我们无法做出评价。”
帕森斯推荐了一篇发表在《美国地震学会通报》上的论文,其中就关注到2004年印尼9.0级地震、2010年智利8.8级地震、2011年日本9.0级地震等大地震频发的情况,探讨这些地震之间是否有关系。这篇论文最后的结论是:大地震发生的时间点接近于随机分布,难以在此基础上明确得出活跃期的结论。
既然科学界在这方面尚无统一的定论,为何人们的感受是,地球明显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呢?这篇论文提到,现代社会传媒日趋发达,进入新世纪以来每一次大地震都得到媒体的大量报道,而过去一些大地震可能不为其他地方的人所知。文章列举的其他原因还包括,现在全球人口增多,地震造成的伤亡变大。
事实上,日本和印尼本身就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它们地处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