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报道,日本地震灾区熊本县南阿苏村一处避难设施南阿苏初中内日前有25名避难灾民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疑似集体感染了诺如病毒。据悉未发现有重症患者。

日本熊本地震震中区益城町遭灾严重。图为4月24日当地外出避难者排队领餐。
报道称,14人被送医,其中一人检出了诺如病毒。其他感到不适的患者被安置在避难设施一隅或汽车内等以避免与居民接触。该村安排了24小时负责卫生指导的保健员,走廊等地也禁止穿鞋入内。
家住南阿苏村的医生松本久在记者会上指出卫生上存在的问题称:“由于停水,一度有过在装水的水桶里洗手的时期。”他向避难居民呼吁称“希望注意勤洗手等预防感染”。
该初中的体育馆内截至23日约有400人避难。大约21日起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开始陆续表示感到不适。23日上午增至28人,检查结果显示其中25人疑似感染了病毒。该村表示,村内避难者较多,卫生方面应对措施无法及时跟上,已决定让约80名村民转移至附近的福利设施。
体育馆23日下午为防止感染扩大对地面和桌子等进行了消毒,医疗人员和当地初中生志愿者们戴上口罩和手套仔细擦拭。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由“诺如病毒”引发,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症状多表现为呕吐、腹泻。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诺如病毒会引起胃肠道感染。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腹泻,通常持续1-2天,一般在感染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诺如病毒最早是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暴发的一次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病原。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名称为诺如病毒,它与在日本发现的札幌样病毒,合称为人类杯状病毒。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疾控专家称,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感染者粪便和呕吐物中可以发现诺如病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
1、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2、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3、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4、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