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袋”本来是古汉语中对袜子的称呼,日本吸收了这个名称,在11世纪的文献上就有关于“足袋”的记载。后来在日语里变成专指分趾的袜子和鞋。发音是“たび(ta bi)”的分指袜“足袋”,出现在镰仓时代(另一说为室町时代)。
- 来源说法
1、源自平安时代的贵族穿着袜子“下沓(しとうず)”,当时的猎人穿着的袜子是皮革制,这可能是起源之一。
2、源自中国的丫头袜,与木屐一起传入日本,由于日本的下駄于当时中国的木屐形制相似,故有此一说。
3、日本所制作专用来配搭下駄的袜子,与中国的丫头袜没有直接传承关系,只是两者都是为搭配分指木屐而设计形状相似的袜子。
4、平安时代的皮革足袋,脚踝部分附上可缝合的纽,缝合后纽不会掉下来。
镰仓时代曾规定武家只限于从当年的十月十日到第二年的二月二日可以穿袜子,而且只有年过50岁的老人、贵族和经过各级官府特殊批准的人,才有这种待遇,是为“足袋御免”,到江户时代,才废止这项规定。
1657年发生明历大火后,皮革供应不足导致价格高涨,木绵制品在当时突然成为普及产品。在木绵制足袋普及之时,以钮扣扣住足袋的方法有所改变。现在的足袋是以呼作“こはぜ”(甲驰、牙签、甲钩、骨板)的金属制成的挂勾扣住的,绑在钮上的线称为“受け糸”(又称作挂け糸),这种方式是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期间非常普及。但以钮扣扣住的足袋并没有消失。
- 现代分趾鞋袜
现代日本人在穿着和服与下駄(木屐)、草履时仍然常穿足袋。最正式的是白色,在一些正式场合如茶道会穿着。男性出行时则常穿黑色的足袋。有花纹、图案的足袋则多为女性穿着。
2000年以来,日本人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使足袋得到重视,5个脚趾分开的足袋也流行起来,因为加大脚趾之间的空隙可以在行走时得到更多锻炼。而且脚趾的动作可以加强脚部肌肉活动,预防外翻指的产生。精明的日本商家还推出了足袋运动鞋、足袋鞋垫、足袋长筒袜等等。至于造型、花样设计,则完全不输给常规的运动鞋。如果你不喜欢穿运动鞋,还有足袋拖鞋、足袋短靴等可以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