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田珠光(1423-1502),奈良人,被后世称为茶道的”开山之祖”。珠光11岁便进了净土宗寺院——称名寺做了和尚,20岁离开称名寺,流浪四方。30岁时到京都大德寺酬恩庵(今称一休庵)师事一休宗纯,学习临济宗杨岐派禅法,对茶与禅的结合做出了具有历史性的贡献。
室町末期,相对于上面各种由皇室、贵族、武士、僧侣、富人垄断的主流的茶活动,由平民百姓组织的饮茶会”云脚茶会”也开始出现,在这些初期的平民茶会中,奈良的”淋汗茶会”是非常著名的,它采取的草庐式建筑后来成为茶道建筑的典范。
珠光身为奈良流的代表人物,又是柰良茶会的名人,从一休那里吸取了禅宗的精华后,立刻开始用禅来改造自己的茶事活动,他将圆悟克勤的墨迹必恭必敬的挂在茶室壁龛中,那是茶室最为显著的位置,每个来参加茶事的客人都要先向圆悟的手迹行礼。从此这副墨迹不仅是禅门重宝,而且也成为茶道至高的圣物。(它是珠光将禅宗与茶道相结合的见证。茶与禅的结合,是茶道形成的一大关键,从此,茶事活动有了深邃的思想内涵。珠光以后的历代茶人,几乎都参禅,而茶道也被认为是”在家禅”的一种,有”茶禅一味”(或”茶禅一如”)之说。
珠光开创的”草庵茶”乃是后世茶道的出发点。在他的晚年,经将军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的介绍,成为将军义政的茶道师范,在充分了解了东山”书院茶”并有机会接触到义政搜集的大量艺术文物珍品(“东山御物”)后,他的茶道思想有了进一步的飞跃,平民奈良流”草庵茶”与贵族”书院茶”的结合,完成了由茶文化到茶道升华的最为重要的一步。
茶的民间化、茶与禅的结合、贵族茶与民间茶的结合,是茶道形成的三大关键性工作,通过村田珠光的一生实践,机缘巧合的得以完成,这不能不说是茶道的幸运。
“和汉无境”代表了村田珠光的思想。此言顾名思义,任何东西是没有境界的,而且任何东西的价值也可在一夜之间消失或出现。这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特点。原来没有价格的东西,由经鉴别团的鉴定,此物便转眼身价百倍千倍。使茶碗成为有价格的商品,便是他的一大贡献。
村田珠光他从师于一休僧侣,并创立了“茶禅一味”。他的“和敬清寂”思想,对茶道鼻祖千利休的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