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
一直都是各地文艺青年
来帝都的一个必去之地
而他们隐身于胡同里
从来不人为的做广告
也不做任何营销
却还是难以抑制其
“气质外漏”
去吃饭要预约才行
周宁是北京姑娘
日本千叶大学
视觉传达专业毕业
2009年回到北京
遇到了学音乐的朱迪
两人都对
食物、器皿等日用品
有着自己的喜好与坚持
此后两人拉上朋友
铃木先生
一家亲切的日式食堂
就这样诞生了
铃木食堂
“食堂”二字在日本
就是小餐厅的意思
他起初做铃木食堂
就是希望自己的店能是一个
为胡同儿里的邻居
和周边的人提供吃饭的地方
店里的厨师全都是
从最初一步一步做起的
目的就是要每一位厨师
能一点点积累对食物的感知
就像不同季节的味噌一样
即使标准化的配料制作
但不同季节的味噌味道
总是有差异的
而这种差异其实是
食物在自然生成时自身特有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
让其自行发展味道
传承日本纯手工工艺
精选新鲜食材
为食客们带来了美食盛宴
在铃木食堂
淘米水都是使用矿泉水
米粒经过充分浸泡
这样才能保证
米饭最恰当的美味度
被很多人推荐的牛肉火锅
其实就是日料名菜
寿喜烧
小小的锅上桌加热
食材渐渐熟透香味也蔓延开来
味道清淡配上一碗米饭
大冬天吃上这么一口
真的很享受
摆在门口廊子上的
一辆漆黑的铁皮车
摆放着干枝梅
给院子里带来了很多有趣
如今他们几家店选址
都在胡同里
这源自于朱迪
出生在胡同儿成长在胡同儿
除了在日本的七年生活
他一直都没有离开过
胡同儿
所以这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待开到第五家分店
搬来这个小院儿
便有了现在的铃木商店
说起对日用品的关注
还得追溯到周宁中学时代
对陶瓷的喜爱
那时候她最喜欢的老师
就是教制陶的
她还差点学了这个专业
后来她只身去到日本
求学工作
这一段生活和经历
多多少少影响了她
也正是从那时起
她开始陆陆续续地买一些
喜欢的陶瓷制品
即便当时只是普通职员
却愿意购买千元(日元)的器皿
作为家里每日使用的日用品
她开始逐渐培养出
对生活质量的关注
一些木质 金属 皮质的日用品
也开始慢慢进入
周宁的日常生活
当初开铃木商店
一方面是想把好的东西
分享给大家
另一方面
也是因为家里实在放不下了
铃木商店里
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器皿很多
但却出奇地保持着
一种无法言喻的统一调性
朴素又细腻
遇到心仪的手工作品
他们会买上一两件
至多三四件带回铃木商店
通过对手作的共同喜好
来遇到
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器皿
周宁甚至会在
陶瓷产地待上个把月
只为真正搞清楚
不同工艺之间的区别
体会每件物品背后所蕴含的
感情和故事
每天依照心情选用器皿
也是她乐此不疲的事
就好像有些人讲究穿衣服
会根据不同心情或是场合
来挑选和搭配
而她喜欢根据料理
以及来的朋友的喜好
挑选适合的器皿
在料理上
朱迪踏实而专情
只将自己有把握的品类
做好做精
在质量把控上
铃木先生一丝不苟
曾有一次
宁愿影响全天的肉饼供应
也坚持弃用可疑材料
而从设计到经营
无不透露着周宁的
积极与热情
这样的组合
各司其职又相互补足
才保证了
铃木食堂的品质与口碑
这就是铃木
一间日式杂货铺
满满地透露着
简约优雅生活品质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