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禅”是什么,那就是在说“无”。曹洞宗与临济宗都认为把使自身趋向“无”的修行即是坐禅。而说禅宗的“无”,却不可简单以为就是了无一物。成为“无”,实际上是回归于“无”(即“空”,万物不生不灭的本来面貌),也就是经过修行,了悟到万物皆缘起、本无生灭的究竟之理。换言之,也就是体得与天地万物的一体感,领悟自身本具的佛性不增不减。
佛陀教示的真髓无法以文字表达,必须以心传心,采取与文字不同的方法来传达。这就如同天气寒暑须亲身去体感才能了解(如俗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同样,深奥的“佛理”也不能用文字传达,因此才有了临济喝、德山棒,以及禅门祖师留下的诸多看似无厘头的公案。曹洞宗的坐禅提倡“只管打坐(しかんたざ)”,也就是将百物不思、一心打坐的修行贯彻到极致。道元禅师将这种方法作为佛法正门,置于禅门修行的最高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