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上日本邦

东大弓道部的特别仪式,保留了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

东京大学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第一个大学,设立于明治 9 年(公元 1877 年),虽然作为日本从传统逐渐西化的窗口,但是在引进西化教育制度的同时,东京大学也是保留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的重要据点。
《东大弓道部的特别仪式,保留了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

从创立至今,有 124 年历史的弓道部,在东京大学是个历史悠久、体制稳固的社团。

东京大学为弓道部保留一块校地并且建设专用的建筑物,因此从昭和 10 年(公元 1935 年)以后,弓道部一直在东大本乡校区的弓道部专属建筑物「育德堂」里进行活动。

而这个平时门禁森严的建筑物,唯有在文化祭——东大五月祭时对外开放。

《东大弓道部的特别仪式,保留了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

每年的五月祭,东大弓道部必定推出相同的活动:「鸣弦之仪」。鸣弦之仪是日本弓道中传统的驱魔仪式,大致上各流派依照相同的概念进行,但是各自在礼仪的细节上有些微差别。

根据东大弓道部的社员说法,五月祭举办「鸣弦之仪」是一件「已经不知道持续了多久,但每一年都会这么做」的事。
《东大弓道部的特别仪式,保留了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

鸣弦之仪顾名思义,是拿日本大弓鸣空弦的仪式。过程中,弓道部的社员穿着平安时代的正装,分别扮演当时贵族与武士,重现这项历史悠久的仪式。

上图面向右方的三人与面向左方的三人(有一个人被遮住了),都是扮演武士的角色,但是身份有别。面向右边、手执箭的人是下位者,在仪式中并不鸣弦,而是负责为上位武士(面向左方)装备弓箭。

《东大弓道部的特别仪式,保留了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

装备完成后,下位武士就退回行列之中,由上位的武士鸣空弦祈福。
《东大弓道部的特别仪式,保留了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

参与鸣弦之仪的部员大多为大二、大三的学生,大四的学长只负责指导,因为「传承」这项仪式才是此活动的核心,唯有学长们退位、让学弟亲自操刀,才能让仪式代代相传。

日本的文化中,这个母鸡带小鸡不断重做同一件事来传承传统的作法非常普遍,而其中,又以每隔二十年拆掉重建一次的伊势神宫最为著名。《东大弓道部的特别仪式,保留了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东大弓道部的特别仪式,保留了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

上图:门边拍照的老头是几十年前从东大弓道部毕业的老学长,在弓道部的传承中,鸣弦之仪的日子也是老学长回笼、和后辈们进行交流的日子。图右边穿橘色服装、坐在椅子上的人则是扮演贵族角色。在鸣弦之仪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上位或下位并不由弓道实力决定,而是部员自主认领,并没有「主将才能演贵族」或「部长就负责鸣弦」这种事。

《东大弓道部的特别仪式,保留了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

鸣弦之仪虽然是对外开放的表演活动,但在东大的五月祭中,「鸣弦之仪」并不是特别受到瞩目或特别精彩的一个项目。由于是古礼,所以进行的节奏非常缓慢,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沈闷。

但比起很容易就能汇聚人气、得到掌声的弓术表演,弓道部经过几十年的时间,还是不改这项传统,坚持在文化祭中进行鸣弦之仪(而且只进行鸣弦之仪),可见弓道部并不是以「观众观感」为主体来安排内容,而是以传承这个古老的仪式为主要考虑。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这个传统的仪式才能被完整的保存,也才能让参观民众穿过漫长的光阴,亲眼见到古老仪式在自己面前重现。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