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网站3月27日报道,据称“妈妈友” 间的交往关系应该保持适度的距离,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妈妈友”们相互依赖,但为“妈妈友”间的人际关系烦恼的妈妈并不在少数。报道称,近来,因“妈妈友”间的人际关系感到困扰而引发抑郁症的妈妈逐渐增多。
什么是妈妈友?
日前完结的日剧《母亲游戏:她们的阶级》让日剧迷们接触了“妈妈友”(ママ友)这个群体。在日本,“妈妈友”是指年幼孩子(多为幼儿园、小学)的母亲间的交友形式。
尽管安倍“女性经济学”鼓励女性就业,但女性婚后第一胎离开职场依旧占据社会主流。对于这群妈妈而言,她们仿佛过着与社会隔离的育儿生活,所以当孩子到了进入幼儿园、小学的年龄时,与孩子同学的妈妈们交往成为了她们为数不多地与他人交流的手段。“妈妈友”们还能一同交流育儿时的困惑,彼此加油打劲。听起来“妈妈友”可谓是成为全职主妇的妈妈们的心灵港湾,但事实并非如此。
1.为融入“妈妈友”焦虑发病
专业治痫病 郑州痫病医院康好医院生物电磁导入技术治痫病 郑州治痫病医保定点医院,点击咨询..
据说新手妈妈或刚搬家的妈妈会对加入“妈妈友”感到犹豫,或因不适应新家周围的环境等焦虑而引发抑郁症的概率很高。“妈妈友”们的聊天话题不局限于育儿经验,也相互倾诉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如果处不好“妈妈友”间的交往关系,就失去了心灵港湾,只能独自一人承受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自己如同患有被害妄想症一样认为:“如果加入别的“妈妈友”也会遭排挤或不受欢迎”。渐渐地将自己孤立,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一切,直到自己无法承受的那天就会爆发。
2.并非“妈妈友”纠纷导致
发病真正的原因并非“妈妈友”间欺凌、忽视等诱发的纠纷或矛盾所致。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网上的实例。
A小姐担任幼儿园的干事。负责召集家长每周1、2次,每次2、3个小时开家长会。作为干事,A小姐每次都出席会议。但是会议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被“妈妈友”占用八卦缺席或不在场的妈妈的谣言。有时候甚至听到平时关系很好的妈妈说对方的坏话。每次家长会都反复上演同样的事情,渐渐地“妈妈友”身体状况开始恶化,最终诱发抑郁症。
3.也许“妈妈友”也患抑郁症
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患了抑郁症。但是,从“妈妈友”的交谈中意识到自己或许患病的人很多。本人不知道患病或轻度抑郁症的情况也存在。或许你身边的“妈妈友”就患有抑郁症。为了不影响“妈妈友”间的人际关系,最好保持矜持的态度,以发邮件的形式交流。比如:“最近你脸色看起来不大好,没事吧?”对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她会觉得你和她有同感,能达成共识,心情会变好。
对妈妈来说,除了“妈妈友”,还有家人和老朋友等可以依靠的人。只要有人让她感到心灵上产生共鸣,有了慰藉感。就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然而,平时接触机会最多的还是“妈妈友”。所以,“妈妈友”们还是不要对日常细枝末节事情感到介怀为好!
日本校园、职场欺凌现象颇为严重,“妈妈友”间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每个“妈妈友”群体都有个领导者般存在的妈妈。日剧里常会描写“妈妈友”间暗流涌动的人际关系,虽然有影视剧夸张的成分在,但为“妈妈友”间的人际关系烦恼的妈妈并不在少数。根据日本法规情报株式会社对 611 名女性进行的调查,每五人就有一人因为“妈妈友”间的人际关系感到困扰,令他
们头疼的五大问题是:
1. 对待育儿知识的看法不同
2. 对于子女教育的观点不同
3. 孩子间存在校园欺凌现象
4. 家庭经济条件存在差距
5. 被强行要求参加“妈妈友”间的聚餐或者活动
当“妈妈友”间的人际交往存在问题时,42% 的妈妈为了孩子选择忍耐,32% 的妈妈选择放弃参与“妈妈友”的人际圈,14% 的妈妈选择向第三者倾诉,还有 12% 的妈妈选择主动出击与当事者直接进行沟通。
在另外一项“妈妈友”交友情况的调查中,53.6% 的妈妈感到彼此的消费观念存在出入。诸如“自己去超市买打折商品,而别的‘妈妈友’会去高级超市购物”,“一同去吃饭时点菜的价格不同”、“有的‘妈妈友’穿衣服不带重”等情况都会令妈妈们感到在意。连父母双方的教育背景都会成为“妈妈友”间的议论对象,一些毕业于名校的妈妈为了省去麻烦甚至会刻意隐瞒自己的学历。
于是就有专家给出了维持“妈妈友”友谊的建议,不要去评价别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外貌,也不要多去提及婚前的工作或者学生生活,自己丈夫的工作情况同样是尽可能别多提。这么看来日本“妈妈友”人际圈简直堪比“宫斗戏”。事实上,随着孩子进入中学“妈妈友”的圈子会逐渐消失,因此“妈妈友”也被称为期间限定的人际关系。所以说因为日常细枝末节事情而感到介怀的“妈妈友”的主要问题也许是心太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