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上日本邦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过劳死」(Karōshi) 源于1980年代的日本,当时经济泡沫爆破,日本企业职员承受极大压力,甚至出现工作中突然猝死的现象,当时有传媒使用「过劳死」一词,马上受到公众甚至政府的高度关注,甚至据说如有人判定为过劳死,更会获政府的抚恤金。不少人都知道日本上班族的工作压力相当高,工时长,社会阶级分明,制度封闭,在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大家也可感受到日本人的劳累……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在夜班车中边站边睡的上班族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在月台上闭目养神的上班族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图中的就是Hideko,其亡夫Msayoshi Shimamura 因过度工作而患上抑郁症,最终于2009 年自杀死亡。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Masayoshi Shimamura 所服食的抗抑郁药,他患了此症六年。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上图中的照片,是寺西惠美子的丈夫寺西晃,他曾经营一家连锁餐厅,每天工作12-14小时,持续长达10年,因劳累过度而患上抑郁症,最终于一个下雪的情人节跳楼自杀。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上班族的工余消遣 – 柏青哥。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尾班车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入夜后仍在工作的上班族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年仅30 岁的Syota Nakahara 已患上抑郁症6 年,主因也是过量工作,失眠及压力,他虽然在2006 年成功控告前公司施加过多无偿加班,但他在官司结束后仍无法重新工作。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65 岁的Setsuko Nanbu,其亡夫于2004 年跳轨自杀。

《纪实摄影师深田志穂的镜头下的“过劳死”》

近年来亚洲经济起飞,不论是香港、台湾或中国大陆,亦出现工时过长、压力过大(但薪水却没有相应增加) 的现象,甚至早前有「中国超日本成过劳死第一大国」的新闻,虽然每年60 万人死于过劳死应该并不正确(它把无故猝死都加入当中),但是每天晚上8 时后商业区仍灯火通明、铁路尾班车坐满了刚放工的上班族等情况,可能你已见怪不怪,不过这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世界吗?

特别有一点︰「坐在办公室多久= 对公司贡献多少」这种落伍的想法,实在应该改变了。

点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